查看: 238|回复: 10

《无问西东》影评

[复制链接]

1

主题

40

帖子

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9
发表于 2022-9-20 1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每看到一部好的影片,末了意犹未尽去翻看一些影评,试图寻求一些共鸣。腹稿也好,文字也罢,总爱作出自己的一番感慨。然不敢妄自菲薄恣意评点,唯恐暴露才华不足,但鲁迅也说“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且大胆一回。


《无问西东》,初闻片名,不知所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完,我并不太理清楚几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故事线的穿插让我有点云里雾里,埋怨导演使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多线性叙事结构,虽小众但生涩,转场显得牵强和生硬。
“好的的观影感受,和影片的调度剪辑是分不开的。而《无问西东》显然在这方面的经验严重不足,影片的剪辑把基本的观影情绪都给打断了,更别提影片能依靠剪辑和调度去沉淀精神了。”(转载)
剪辑处理稍微生涩,但这部片子情感是细腻的,尤其是细细斟酌之后。李芳芳导演从一位女导演的视角,结合了当前国情和时代背景,结合了传统思想和多元文化,结合人性弱点和人生思考,在多处故事细节的处理上主打情怀的力量并获得观众共鸣。
当一部影片冠上民族信仰、民族情怀、民族文化,总能够更容易地敲击人的心房,显出史诗感的宏大,使剧情具有无形的穿透力,带动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心甘情愿喝下这碗鸡汤,以聊慰深沉的情感、满溢的情怀。譬如《霸王别姬》《战狼Ⅱ》《金陵十三钗》《红高粱》《活着》……《无问西东》冠上清华精神、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融合了不同的时代背景,整个闭环其实是非常完整的。
<hr/>家教

家教是子女在原生家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这是一个人一生的初始化教育。被夸赞家教好,是一家人的荣耀。
沈光耀(王力宏饰)出身世家,家境优渥,并不仅仅是“富家子弟”,更是受过精英教育的贵族后代。他心地善良、为人谦逊,会素描、会取蛇胆、会武术,各门功课优秀,懂得欧洲生产的第一款全钢身汽车。
嗯,王力宏真帅。


“我们深沉的人不仅仅以貌取人,我们还看气质。”沈母的出场,气质令人折服。
沈母的气质、体面的下人、随行的一排行李箱、考究的服装、分送给同学的巧克力和蜂蜜,加之优秀又儒雅善良的沈光耀,无一不透露着这是一个近代的名门望族。我能想象沈光耀的父亲的形象,就如《给爸爸的一封信》里面的李连杰, 《少年黄飞鸿》里的黄飞鸿父亲黄麒英。习武之人,更注重“养不教,父之过”。教育的力量是深入骨髓的,沈家严厉的家教、良好的家风,才会培养出沈光耀这个温暖善良、自信而不张扬,以及 “你看起来什么都能做好”的样子。


妆容精致,衣着考究的沈母在校舍等候多时终于见到了儿子。然而不是影视剧套路中的涕泪纵横倾诉多时的思念和牵挂。对于儿子参军意向的反对,她并没有失去理智大吼大叫暴力阻止,言语中平和从容,眼神中仍穿透着为人父母不容违抗的威严。
沈母的雍容与高贵,能从她一口温柔而坚定隐忍的粤语中感受到:
“你跪低。”
“家训第三条、第七条,你背啦。”
担忧与愠怒之下,沈母依然不失仪态,晓之以理。从沈母身上,我能看到为什么这个家庭能培养出沈光耀。


—— “第三条,祖宗随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第七条,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故不得已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古人训诫,重德修身,沈家家教严格,处世有礼有章法。这就是沈光耀的家教。这段改选于《颜氏家训》的文字,让我想起小学一年级,学校普及国学而被要求背下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完全无法理解其含义,而觉得这些文字晦涩难懂,道理不通。十来岁的时候,也从来不喜文言文,今看来却是自身寡陋肤浅。


“当初,你离开屋企,话要来到咁远的地方读书,你父亲同我都无反对过。因为我地想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心仪嘅女子结婚生子,唔系为左我地而开枝散叶,而系要你,能够享受到为人父母嘅乐趣。”
沈母的淳淳教诲,苦口婆心意味深长,声调低缓如流水,一字一句,却字字珠玑,不容辩驳。沈母不希望儿子冒险获得飘渺的功名荣耀,而是真正的“做自己”,拥有力量和快乐,专于学术,画画、写文章、练武术。


“你一生要追求嘅功名利禄,无一样野系你祖上无经历过葛,呢D只不过系人生嘅幻光。你懂唔懂,你明唔明啊?”沈母担忧泪如雨下,“我怕,你都没念到后面条路点行,你就连命都无了!”沈母的训斥中饱含对儿子的疼惜和深深的担忧、不安。



难忘的总是那份母亲温暖的训斥,父亲门边的教子棍。忆起《夏洛特烦恼》,夏洛的妈妈突然闯入教室,如同往常般大声训斥夏洛。夏洛发现去世的妈妈居然活了,居然就站在自己面前像以前一样训斥自己,这种大庭广众粗鲁的责骂,夏洛非但一点也不排斥,任由母亲大骂,夏洛也依然收不住上扬的嘴角

母子谈话间,大林小林这对双胞胎同学好奇地在窗边探听,沈叔用不标准的广东“煲冬瓜”礼貌地请离,温和有礼却不容反驳:“他们在里面说点事情,谢谢了。”


大林小林被捉现行而未被蛮横驱离,更显得自己粗鄙尴尬。
双胞胎带着歉意离开,边用四川话窃窃私语,“他们在说啥子哟?光耀那个憨儿,肯定是把成绩单寄回家咯,那么好的成绩还要下跪,你说我俩要把成绩单寄回家里去,那不是要被打死~”
明明很煽情的,这么突然逗趣真的好吗!噗哈哈哈~~
<hr/>从来如此,便对吗?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独立思想是很本能的东西,但又是很难得的东西。人都有趋群性,跟风没有错,跟风的另一面,是顺势、是明智;但一味跟风,人云亦云,缺少独立意识,缺少自主判断能力。从来如此,便对吗?


吴岭澜(陈楚生饰)片段中,探讨了“独自思索”,措辞斟酌。
吴岭澜物理不列(不及格),英文和国文却是满分。他是个文科生,却选择了学习实科(理科),因为当时的社会观念是,最优秀的学生都读实科,差一点的学生才会去学文科。
剧中老教授边张贴物理成绩榜单,边和蔼地意味深长自言自语:“这次考得不好的啊,别往心里去,考到这里的,以前都是第一名。这次没考好啊,下回再努力呗。”



这一幕让我不由联想起高考第一天早上8点多,老师们和等候进入考场的学子都聚集在操场上,三五成群热闹非凡。老师们没有了平日里的严厉和说教,眉开眼笑,和蔼可亲,安慰我们“水到渠成,平常心”,钟声响起,老师们目送我们一一走进考场,嘴角上扬,眼神关切。回想起,总是眼热感动的

在躲避轰炸的土沟课堂上,吴岭澜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分享给自己的学生们: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物,这些人站在这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
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
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是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他们给吴岭澜展现了什么是大家风骨。
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些大佬们泰然自若,眼神中的笃定和从容,就是我一直所崇尚的学者独特的魅力。


<hr/>人为什么不可以变?



对于剧中这段悲剧的婚姻,豆瓣“行走的牛仔”有一段评论我觉得特别到位:
“林淑芬看似是有话语权的强者,她供养丈夫上大学,逼迫其与之结婚,婚后略显暴戾,可以因为一封无名信就打丈夫耳光,她掀起斗争王敏佳的风波,像征战率兵的妇好,骁勇,果敢,粗蛮,霸道。
可是她实则是被感情捶打至磐石的弱者,是被丈夫一颦一笑牵制的附属。在驳杂浩瀚的时代背景下,她没有完成脱胎婚姻的自我变革。躲在丈夫看不见的低处含情脉脉凝视,对丈夫批改过的作业了如指掌,口中恶语相向,内心静水流深。在批斗王敏佳时她剑拔弩张,却在大家拳脚相向声讨的时候逆流而退,王敏佳死了,她对于自己间接导致的结果惊讶但并不想弥补,懊悔但夹杂着冷漠,却在与丈夫相遇时,丈夫侧身而过,收敛笑容,她就径自地走过了他们曾经的欢愉时光,走向了井底。
她到底是因为什么而选择死亡,众说纷纭,但是一个丈夫为天的女性,在无情也无性的一段单方努力的婚姻里,那盛气凌人的跋扈,那低到尘埃里的拙笨,林淑芬的感情在许伯常的眼里是三十斤粮票。
林淑芬需要从一而终,许伯常唯一的呐喊是人为什么不能变?!”  



林淑芬跳井前的绝望眼神



无独有偶,林淑芬的同版绝望眼神,曾经出现在在程蝶衣骂菊仙的时候

在影院第一次看,觉得许伯常是个可悲可怜的孤独者,在新旧文化交锋碰撞的特别时期,他看到了追求自我的希望,但现实又没有给他追求自我的条件。他无法挣脱旧俗束缚。无论是基于无奈还是妥协,他娶了林淑芬——那个当初供自己上大学的女人。虽是林淑芬造就了今天的许伯常,但许伯常前进了,林淑芬依然原地踏步,“婚姻需要两个人肩并肩向前走,需要精神的同步,不能有人落后。可是当一个人成就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在精神上却没有带着她一起向前走,又是谁对谁错?”
可是,第二次看的时候,抛去主角光环,我觉得林淑芬才是那个可怜的牺牲者。清高的文人往往更在意的是爱侣和自己达成精神的共鸣,许伯常是孤独的,但林淑芬更是无辜的。
许伯常的反抗,看似情理可依,实际自私无情。时间无法重来,许伯常欠林淑芬的,必然要还,这才是强者应该做的选择,这种孤勇才更显担当。或许许伯常以为是林淑芬执拗无理,可是越讲理的人有时候也更自私。在对这段婚姻抵抗无效后,许伯常对林淑芬的冷漠至极,用自己的冷漠态度来二次伤害成就自己的女人——杀人于无形,用自己的态度鞭打林淑芬,用自己的无视做成伤人七寸的利刃。
每件事情都有双面,站在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是非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主角出发,我们就有了不同的理由,大家都是有理的,大家也都是无理的。站在上帝的视角,站在道德制高点,我们可以评判双方,表达我们自己的关注点、是非观、价值取向,但我们不是上帝,我们有个人的情感。我们侃侃而谈的所谓客观的辩证思考,其实都是在结合了自己的经验、生活感悟的基础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女人向来“不讲理”,不是当事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不管,这就是渣。
这一次,我站林淑芬。
<hr/>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因为看不惯林淑芬每天对于许伯常恩师的无尽打骂,王敏佳(章子怡饰)和李想同学合作,拓了一封言辞犀利的匿名检举信,声讨林淑芬把恩师家里变成了“渣滓洞,集中营”,从这些热词里不难看出,这是发生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斗争时期的故事。


事情败露后,为避免此事阻碍了自己参加支边的道路,李想选择了逃避责任,为了保护李想,而王敏佳独自承担了所有惩罚,最终被定性为“反动派”。
从小,八十岁的老父亲就时常和我提起当年艰苦卓绝、阶级斗争的时代,客观地描述了当年发生过的事实,也主观地抒发自己的情绪。一切风吹草动,都可能作为反动派的定性依据。所谓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敏佳的批判大会和李想的支边宣誓大会同时进行,隔着一道屏障召开。
这边王敏佳独自承担责任被批判殴打,落得如此下场;另一边,李想在高谈阔论打倒一切反动势力,大言不惭地宣誓“与一切反动派划清界限”,荒唐可笑而又讽刺的对比。
在李想说出“划清界限”的同时,王敏佳的辫子也被决绝地剪断了。
王敏佳这个“反动势力”被满腔激情的人民群众摁倒,血肉模糊的倒在被大雨浇灌的地面上。
这是时代的悲哀,法不责众。王敏佳的“死”,不是林淑芬的错,不是李想的错,不是人民群众的错。
可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hr/>歌唱的力量

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劳动动作,减轻劳动中的疲劳,而发出某种劳动呼声,那就是最初的歌唱,此时歌唱实用的功能实先于审美的感情。比如《诗经》,就是在人们的生活劳动过程中衍生的最初的民谣,在耕种中、劳作中、家事中,随意哼唱,自成一派。
在我的印象中,有几种歌声是更能打动我的:例如宗祀时候的听不懂歌词但能让人体会情绪的歌唱;例如集体劳作时候的疲乏而悠长的号子;例如跑操时候的整齐洪亮的口号……它们的共同点是仪式感很强,有直接的情境代入,使人在特定的情境中,饱含情绪,甚至汗毛竖起;这时候的歌唱,就能直接地到达人们的情感根源,或心酸、或震撼、或悲伤、或欢欣……
成功的影视剧,适时响起的BGM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
例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例如“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例如“从远处听见叹息的诗,在呼唤着旧日名字……”;
例如“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命运……”


声临其境,让声先行。悠长的歌谣唱起:“嘿嗬~嘿嗬~”,剧中随声画面切换:平整辽阔的黄土地、粗糙的草鞋、烈日下的顶顶草笠、黝黑的人们身上破烂的蓝布衣、沉重巨大的石碾子、肩膀上草编的粗绳……人们穿着草鞋甚至光着腿,艰难地拖着石碾子在黄土地上前行,口中唱着苍凉悠长的歌谣,这是他们互相配合的劳动号声。
这听不懂歌词的BGM,却轻易让人眼眶发热:渺小的他们居然是在人工建机场!


老弱妇孺手持小锤子叮叮当当地敲碎石块,铺平石坪;壮年们拖动石碾子,把黄土地变成辽阔的飞机跑道。
此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四面楚歌,山河破碎,万物凋敝,满目苍夷。偌大的机场,竟完全是依赖于人力来建成的。
人们的歌唱,唱出了国难兴邦,唱出了绝境逢生,唱出了希望和未来。
嗯,其实吧,我就只是觉得这里的BGM很好听,好听到我听了很多遍。
<hr/>《奇异恩典》&“晃晃”来了







沈光耀投笔从戎,慷慨赴国难,瞒着母亲加入了最精英也最悲壮的空军队伍。
另一头,传来小孩子们和传教士的歌声,童声唱诗,天籁之音:
“奇异恩典,沁入心田,日月山川,同见;也曾气馁,常被试炼,信心带领,向前;历经困顿,跨过艰险,总会再见,晴天;你的恩典,铺满天边,有心人看得见,沁入心田,日月山川,同见~”
断垣残壁、破败贫穷,人们在无助的时候更需要信仰,越是绝望的处境中,人们越是需要精神的力量——当人类力量无法主宰自我的时候,就寄希望于一个非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种信仰,也会通过歌声表达出来。这里的孩子们无法以自身本能抵御饥饿,在传教士的带领下,大家忘我地齐声歌唱,以试图驱赶意识中的饥饿。




靠墙“盘腿”席地而坐的衣衫褴褛、慈眉善目的传教士,他用双臂支撑着身体一寸寸向前挪动,镜头特写,才发现,赤诚的传教士原来没有双腿。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传教士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希望,甚至信仰;在饥饿困顿难耐之时,老人教给孩子们《奇异恩典》,这时候的BGM,感慨、感动、同情、真实,更切入情境,令观众迅速带入情绪。






在训练时候,沈光耀总是偷偷开着“晃晃”飞机,独自偏离航线,给地面上饥饿的孩子们空投播撒白面馒头、罐头以及其他食物,其中也包括了他母亲精心给他准备的莲子枸杞。
他的恩典,从天而降,铺满天边。孩子和传教士都极度饥饿困顿,“晃晃来了!”,孩子们奔走相告,这一声呼喊,令人们在几近绝望中振奋,就像无尽黑暗中的一丝光线,直直而精准地照进苦难。
<hr/>莲子糖水

大林小林送来沈光耀的遗物,临别时沈母端上两碗莲子糖水。冰糖莲子枸杞,是南方人惯喝的滋补甜品。
莲子糖水,剧中出现了3次。第一次是沈光耀在学校厨房和恩师说,这是母亲给准备的——这是牵挂和母爱。第二次是沈光耀空投食物给贫民窟的孩子,这里面就有沈母备下的莲子枸杞,这是沈光耀内心的柔软和“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第三次则是这两碗,这两碗糖水我有自己的解读。
沈氏母子身处的两难,是自古“忠孝无法两全”的困境。沈母此刻是悲恸绝望的,她原本希望自己的独生子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久而平安地和心仪的女子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但她又太理解自己的儿子了,国难当前,儿子不可能退缩独善其身,这就是他的“做自己”。
沈母没有控诉,没有愤恨,冷静地端来两碗糖水,让这两位和自己儿子同龄的大林小林同学喝了这两碗糖水再赶路,眼神深切,这就是沈母悲恸之下的理解和原谅。她也一定为儿子骄傲,可是莲子糖水,她的儿子再也喝不到了。






沈母翻看儿子写满方程式和画满图画的笔记本,原来这就是沈光耀眼中的世界:雨中起网的鱼儿、穿着旗袍的女同学背影、初次与同学相遇维修的全钢身汽车;以及,炮弹袭击轰炸后握着受伤儿子小手的母亲:“妈妈,对不起”。
他把对母亲的亏欠画在了笔记本里,这笔记本是他善良的内心看到的温暖的世界,也是他内心里未来得及说出的对母亲的不舍和愧疚。
“伯母,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危亡,所以我们都要去当兵了。”一口气灌完糖水的大林小林,不约而同齐齐跪下给沈母磕了个响头,这是带给沈母的沉重道歉,也是为人儿女的温暖劝慰。沈母又何尝不懂得。


她用目光为同学送行时,一个人站在空荡的大堂里,蚀骨的凄凉与酸楚,镜头由近拉远,厅堂正上方赧然出现 “三代五将“的牌匾,心被刺痛,此时无声胜有声。
<hr/>我们身边平凡又不凡的人们

彩蛋弹出,灯光亮起,观众陆续起立离场,我坐在座位上,继续看着最后的人物介绍,不忍离座,内心波澜涌起,走出影院一时不想言语。
在影片中悄然出现的一秒钟 “群演”镜头,观片过程压根不会注意到,片末彩蛋把这些一闪而过的画面定格,截取出其中人物,我深受触动。


悉数亮相的例如大雨中带领大家跑步的马约翰、例如站在同学人群中欢呼的华罗庚、例如站在泰戈尔身边的林徽因、例如轰炸机来了指挥大家快跑的钱钟书;
我看到了那些被人熟知,却感觉遥远、曾经对我而已只是出现在“名人名言”里面的名字:
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振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原来这些名人大家就像我们身边的同学、好友,他们和我们一样,是真实存在过的平凡的一员,又是一代杰出的文豪巨匠。
这是求学者心目中的坐标,是学术权威凛然的气质,是文人不怒自威的气场,是卓然超群的中国风骨。他们站在那里,让人自惭形秽,让求学者心驰神往。
<hr/>“我没有”





哲学早就教会我们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存在即是合理,放之古今四海皆准。
去选择我们需要的,我们喜欢的,我们认同的。
《无问西东》宣传海报里的翻译是forever young,我认为更贴合影片主旨的翻译是:follow your heart.
“如果你提前了解自己的人生,你是否有勇气前来。”
——我的回答是,“我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2-9-20 11: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7

帖子

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3
发表于 2022-9-20 14: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发表于 2022-9-20 16: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8
发表于 2022-9-23 06: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毛老子总也抢不到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7
发表于 2022-9-23 09: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下个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2-9-24 10: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必须得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发表于 2022-10-1 23: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OMG!介是啥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发表于 2022-10-11 14: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8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发表于 2022-10-17 13: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影吧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