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中国人胜利了,而胜利的代价就是死了数百万人民。”
2012年,电影《一九四二》于中国内地上映。这是一部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性题材作品。影片以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作为背景,向大众展现了过去那一段逃荒日子里“易子易妻而食”、“狗吃人”、“人吃人”的悲惨情形。
据《偃师县志》、《河南省志》等史料记载,从1940到1944年间,河南全省曾连续三个月大旱无雨,致使麦收不足二成;红薯、高粱、荞麦也几乎绝收;正当农民们寄希望于秋收之时,遮天蔽日的蝗虫随后而至,吃光了他们的高粱和荞麦。
而河南省遭遇的不仅仅是天灾,还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祸。第一,1938年,日军节节推进,开封沦陷;为保卫郑州、武汉和西安,为阻止日军南下、西进,国民政府选择以水代兵,扒开黄河大堤,进而导致了抗战三大惨案之“花园口决堤”。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受重创;第二,日军每到一处,便会大规模破坏农田庄稼,破坏军队的补给路线。于是连年战争的影响下,河南等地大量农田被毁或着被迫抛荒,灾民们尝试靠种地来获取粮食的基础条件也随之破灭。
《一九四二》的剧作情节呈现双线结构:一条是封建地主老东家一家人,同河南其他村民一同逃荒的情节;另一条则是以蒋委员长、李培基、蒋鼎文等人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对当时灾区、灾情、灾民状况认知和处理策略的动态变化过程。
于上,是电影《一九四二》的故事、制作背景;于下,我将从本作的艺术、结构形式分享个人的拙见。
作为冯导最后一部使用胶片拍摄的电影,影片的质感大多表现为“三低”,即低曝光、低鲜明度、低饱和度。重阴影感的色调下又有着高对比度,使得主元素(主题)被衬托发挥的恰到好处。且影片的色温伴随场景的切换和情感暗涌的流动变化而不断切换。可以注意到的是,作品人物较多且反复穿插,双线剧情反复交织,色调从冷至暖,又从暖至冷。冯导凭借其强大的经营画面的能力,在渲染加深片段情感表达的同时,又对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恰切地布局,形成统一且和谐的整体,保证了观众的视觉平衡。
影片的人物着装设计也对电影总体呈现的平衡质感起了良好的作用。无论是国民政府官员,还是逃荒路上的灾民,他们的衣着都一致的简单朴素,且放置于同一场景时,场景内的每一个人衣服都属同一色系(平衡感)。仅凭借衣着间款式上的不同、其所包含的简单元素就能一目了然影片中的人物身份及地位,而非靠衣装色彩的鲜艳亮丽、奢华时尚与否。作品减少人物身上的过多点缀,一是为了合乎历史性电影、战争性题材的格调,符合现实;而是削弱了人物所包含元素过多的厚重感,使观众更加专注于演员对情节的演绎效果,使电影的叙事更加纯粹。
从影片的构图和影像层面来看,《一九四二》中大篇幅的对群像的记录使电影的仰视镜头和俯视镜头占比较高。而由于流民个体皆表现为身体虚弱、背负重物的萎靡姿态,视角则多切为低机位(低视角)拍摄,以凸显逃荒路途的沉重感和漫长感。电影里充斥的蚁民、灾民、饥民、流民,这个群像整体是这部电影的演绎主体,是作品情节、主题和情感的最主要的载体。大量场景所描绘的绝望、悲剧性、死亡感,逾千百位人物的组合纠缠,而能各在其位,各呈其态;每一个人物镜头内一闪而过的面相、神态、气质,如其所是,将事件的真实感演绎的淋漓尽致。
接着,我们再从“冯氏黑色幽默”的视角来解析影片的情节特色。
“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和欢笑、荒谬的事实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摘自百度百科)
印象很深的瞎鹿离谱且荒谬的死亡结局。瞎鹿在偷走战地记者白修德的驴并被白修德发现后,便因惊慌不慎将驴子放走了。于是拴柱和他二人便于夜色中找寻跑丢的驴子。经过一番找寻后,瞎鹿最终发现他辛辛苦苦偷来的驴已经被军队的人煮成热汤吃下了肚。双方在一番打斗后,瞎鹿便被其中一个军官用平底锅击中了后颈,一头栽进热汤里死了。而最为荒谬的是,一个军官平淡地指责肇事军官“你怎么能把他往锅里拍呢?”,而一旁的瞎鹿头仍浸泡在热锅中,无人拉出。
影片中当然还有大篇幅可笑又可悲的场景设计,譬如国民政府种种不作为的行为背景之下,其办公室内的“天下为公”便形成强烈的对比,成了个笑话;还有在老东家一行人到达洛阳后,被勒令禁止入城的原因是,他们逃荒离开了政府划定的灾区,到了洛阳,便不再为灾民,没有被救济的权利和资格(灾民分类的刻板、可笑标准)……
最后,影片结尾。
老东家跨万山千水到了陕西后,身边的亲人皆离去的事实压垮了他前进的精神支柱。他不禁茫然失神的沿着灾民的来路,和收养的干孙女回去。“陕西有活路,就是我没活路了。想的就是个死,就想死得离家近点。”接着画面便在一大一小行路的广角镜头中结束了。结尾的处理有明显的情感煽动的抑制,和较浅的张力表达。没有出发前的惶恐不安,也没有逃荒行路过程中对轰炸机的恐惧,两人只是平静且麻木的跟从着心中留剩的最后那一丝期盼,回家。整个作品不是出于国家主义和民族意识,而是出于一个“人”的立场,出于同情心与恻隐之心。
“复仇也好,胜利也好,战争结束最最真实的事情,就是无数家庭破碎了,无数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永远无法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