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背景介绍
自从2018年起,每年农历新年,苹果都会推出一部由最新旗舰 iPhone 所拍摄的短片电影。
2018年《三分钟》,导演陈可辛,iPhone X拍摄;
2019年《一个桶》,导演贾樟柯,iPhone XS拍摄;
2020年《女儿》,导演西奥多·梅尔菲,iPhone 11 Pro拍摄;
2021年《阿年》,导演王子逸, iPhone 12 Pro Max拍摄。 在我心中4部影片好看程度排序如下:三分钟=女儿>一个桶>阿年。
本着学习的目的,我将对这几部影片在故事、剧作、分镜等方面做一些简单梳理和分析。
这篇文章关注于《女儿》的故事。
影片《女儿》链接:
1.一句话故事
带着女儿开出租的女司机与自己的母亲相遇,一家三代女性在大年夜团聚。
2.故事要素
- 人物(主角)
- 身份:和母亲闹翻的单亲妈妈。
- 欲望:活出自己的样子。
- 动作:独自带着女儿开出租。
- 事件
- 问题:一家人无法团聚。
- 阻力:外婆的不理解、妈妈的自尊心。
- 结果:一家团聚,达成和解。
- 主题
- 正价值:无私的亲情是伟大的,它让人们互相理解,实现成长。
3.故事结构及情绪节拍

4.故事分析
A.故事主题&逻辑
之前看到对这个故事的一种批评:用一碗饺子解决价值观冲突,不太合理。
于是我在想,妈妈和外婆的价值观冲突得到解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许不是表面的饺子,而是在饺子之下的互相理解与尊重。
妈妈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带着孩子独立生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仅关心着女儿,也思念外婆。她意识到亲情对她是重要的,她并不是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她开始承认在独立生活的同时依然眷恋着那份来自外婆的亲情。
而外婆看到妈妈的独立和倔强,意识到自己的女儿确实可以过出不一样的人生。外皮对于自己曾经的强势和冲动感到懊悔,所以才会主动寻找女儿。
理解和尊重才是她们从对抗走向和解的原因。因此我认为故事的发展逻辑是比较合理的。
故事的主题也不是无脑歌颂母爱伟大、亲情可以消除一些冲突。而是人们可以选择放下自己的执念,带着理解与尊重去表达爱,这种宽厚的爱也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做自己。
B.故事结构&节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整的结构和张弛有度的节奏,让这个7分半的短片看起来舒服、有趣。
从起承转合的角度讲——1)故事/影片好看需要一些主线情节以外的趣味性桥段、信息,这些桥段和信息可能主要放在“承”的部分。2)距离很近的“转”和“合”将带来很强的戏剧冲突。3)悬念揭晓既要出人意料又要情理之中,这需要适当的铺垫,积累足够的势能。
C.人物&对白
这部影片的对白设计和人物塑造也比较成功。透过影片,我们看到了坚强独立妈妈、天真烂漫的女儿、勤劳传统的外婆。生活化且符合人物身份的对白起了关键作用。
人物和对白部分将在下篇文章(剧本部分)深入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