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工作繁忙,看剧极少,出于对张震的喜爱和认可看了宸汐缘,私认为该剧在人物塑造和价值取向上颇有几分真知灼见,特分享心得如下:
一、灵汐性格发展分析
灵汐在进入天宫前性格较为单纯,因其自小母亲缺位,由独父幽居于桃林抚养长大,故性情散漫不喜拘束,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其父收有青瑶、承晏姐弟为徒,与灵汐结伴长大,事实上构成平辈姊弟关系,使其性格不致过于任性孤僻。随剧情发展,灵汐性格发展重要关键点如下:
1、父亡:第一次面人生重大变故,使灵汐落于无依无靠的境地,虽有青瑶、承晏共同承担,但终不能给予灵汐足够慰藉。幸与神尊此时情感日趋确定,故灵汐将个人心灵情感及身家性命完全托付于神尊。
2、赐死:在完全信任神尊的前提下,误认为自己要被神尊处决,对灵汐来说是重大的情感打击,此时心情凄然欲绝。灵汐对神尊的情感在此时主要是偶像崇拜式的盲目感情,两人身份地位情感经历完全的不对等,使得灵汐不敢亦无法有所怨念,只能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绝望伤心而逝。在这个点上,剧情未做过多探讨的是,既然灵汐对神尊全然信任,以灵汐之才智本应对赐死一事有所疑虑而丝毫未疑,实属不该,不过此系对该剧的求全责备了。
3、历劫:此段讨论阿默性格演变。
阿默甫一出生即被林如海领养,先天耳聋,生性善良。家庭完整,虽母妹刁钻,但幸得父亲偏爱,故性格完整健全,情感细腻温暖,从不怨天有人,唯见勤谨贤德。太子事件事发后,自忖在家已无立足之地,亦不愿再连累家人,故背井离乡,在九宸帮助下开始独立生活,始尝幸福滋味。阿默性格并未完全发展充分,在于其就死时之不甘,感到自己生命完全的虚无和无价值,以及对九宸无望的爱。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中,阿默凭着善良顺从的性格惯性,归还命珠,含怨而逝。
4、封神:虽为救灵汐性命,但九宸两度失信,使灵汐明白自立于世间把握自身命运的重要性,此后灵汐以独立姿态与九宸比肩,始成神仙眷侣。
以上为灵汐性格发展主要脉络。该脉络整体逻辑清晰,符合发展规律,但在每个阶段灵汐性格层次均较为单一,人物面向粗浅,人格魅力欠缺。
二、九宸性格分析
如果说灵汐的性格及其发展脉络在剧中展现的较完整,那么九宸的性格展现则采用了“冰山法则”,只显露了冰山一角,庞大的信息隐藏于海面以下。九宸的性格发展转捩点只有一个,即神魔大战,故以此为分界进行讨论分析:
1、神魔大战之前
九宸父母及其族人为降魔而亡,小九宸被天尊所救,为其换心并收为徒弟,自小便立下“有我无魔”的志向。九宸可说是儒家传统的典范,忠恕孝悌,对事业、家人、战友均有极强的责任感。他性格外冷内热,端素但不过迂,内心情感十分忠诚炽热,这从他对待身边人(如十三、开阳含章、袁家)的态度即能清晰看出。九宸自小随严师修习,生活环境单纯,身边所侍皆是男性,所思所想均为大道,并无私情以及与异性的情感体验。九宸虽肩负重担,但多年来受天尊以及天君保护,经历顺遂地位稳固,故虽在政治上已较为成熟,但在心性上一派光明磊落,仍存在过直不曲的单纯成分。
2、神魔大战之后
神魔大战中九宸忍痛杀死十万天兵天将,致使恍然间被魔气所染,因对小灵汐的一丝恻隐之心才使其免坠万劫不复之渊。九宸沉睡五万年被灵汐唤醒后,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即是杀生之后的心魔,这心魔是对十万天兵枉死的强烈愧疚,对自我生存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对是否有更好选择的思考与不甘。
灵汐的出现,一方面让九宸在最脆弱之时体会到了私情的温暖,从此他的心理层次更为复杂,有公亦有私,具备了洞察人性之幽微的心理条件;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灵汐为九宸的自我救赎带来了一个机会。面对无辜而沾染魔气之人,是否只能决绝杀之?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九宸选择了后者。他要一力救了灵汐,他拒绝再次给错误一个“只能从权”的借口,他要为自己的生存寻找一个立得住的理由!这正是强者、仁者的逻辑,这正是神尊“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人生选择。
三、宸汐恋的情感逻辑
如果说灵汐对九宸的感情是简单而合乎常情的,是低位者对高位者的襦慕与崇拜,那么九宸对灵汐的感情可说是较为复杂的,其中有怜悯,有感动,有责任,有保护,有志同道合的必然,也有机缘巧合的偶然。灵汐与九宸相遇的时间刚刚好,长生海初醒归来,正是堂堂战神无论在身体还是在心理状态上最脆弱之时,让灵汐坦诚的关怀有了可乘之机,这是令神尊动情的第一步。当神尊知道灵汐身世,并知道灵汐受己所累身怀魔气之后,决定以一己之力为灵汐闯出一条生路,他完完全全把灵汐的生命与福祉内化为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的生命之花,自然是毕生所爱,这是令神尊感情升华的第二步。
以神尊之重情重义,神仙眷属长相厮守已是必然,但待天长日久,昔日偶像成为耳鬓厮磨的枕边人,九宸是否还能满足灵汐的浪漫幻想,即是另外一件事了。可无论如何,这段美好感情的基础是神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人格,正是“斯人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令人不胜唏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