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李兰娟院士的的一席话“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加强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
也和周围的伙伴有聊过,很多人不是圈内人,也大都对明星高片酬义愤填膺,那今天关于明星高片酬我们就来好好唠唠。
明星高薪酬=行业竞争+热钱涌入+额外资源折现
为什么这么说?请听我细细分解:
1、行业竞争
影视行业属于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点就是赢家通吃。
这导致注意力经济市场上的生产资料(演员、编剧、导演)等都是金字塔型的。所以影视行业的特点是:演员、编剧、导演都不值钱,但大演员、大编剧、大导演很值钱。
以明星为例:
明星薪酬高——只是大明星薪酬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高峰期,整个横店的群演人数近10万,而这10万人绝大都和高薪无缘,只有我们普通人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明星才能称之为大明星,他们才有可能拿到高薪酬,普通人脑海中通常第一时间能记住的名字和面孔匹配的明星在10人左右。
粗略推算,在国内成为大明星的概率10万人中出10个,也就是仅为万分之一(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普通嫔妃成为皇后的机会还有三千分之一不是吗?),而大多数成不了大明星的,普通的横漂每天的收入维持在70-100元左右。
在万分之一的成功率下,明星的保质期还很短。
大多流量明星都火不过3年,想想周围的小仙女们,昨天还在追吴某凡、今天就变成了肖某、王某博,明天可能又成了其他什么明星。脱颖而出以及极强的不安全感,让大明星对收入有本能的更高要求,这是明星高片酬第一块基石。
2、热钱涌入
如果说行业内万分之一的成功率只是开始,那来看看2010年之后热钱涌入,则是推动明星高片酬的第二块基石。
在2010年之后,百度旗下成立了爱奇艺、腾讯成立了腾讯视频,马云也收购了优酷整合了现在的阿里大文娱,BAT先后进入影视行业,大大加快了热钱涌入的节奏和速度。
以电视剧制作成本为例,2010年以前,中国电视剧单集的制作成本在50万左右就算精品了,而之前2016-2018年电视剧热潮时,很多电视剧的单集制作成本能做到1000万左右。不到10年的时间20倍的增幅,各位看官自行体验。
热钱涌入是行业待遇提升最重要的外部条件,这不单单只发生在影视行业。(其实这些年程序员的工资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一样的道理,你总不能说干审计的、干建筑的比你干互联网的轻松吧?)
同时,钱多了,但劳动人数和劳动时间并没有变化!
一个明星不管是2010年前,还是2010年后,一部普通电视剧都需是3-5个月的档期,我们按一年算一个明星最多接4部戏,10个大明星年均最多是40部的产量,这里还没算男女一番重合的部分。而2019年公布的全年电视剧产量是254部,可见大多数情况下,大大明星的需求是大于供给的。
在过度竞争的平台中,今天你腾讯用了A明星,我明天优酷就要有差不多的B明星,后天爱奇艺就得来个差不多的C明星,否则平台既不能对老板交代,也不能对投资人交代。你以为之前“你肯德基给了多少钱?我麦当劳给双倍”是段子?在影视行业热钱最多的那几年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同时大家也能明白一个道理,即使热钱涌入受惠最大的永远是塔尖群体。
3、额外资源折现
明星的额外资源——就是基于明星粉丝、明星合作广告主的外延性资源,折现就是根据这些资源进行预估变现,变现价值隐含在明星薪酬之中。
这些额外资源构成了明星薪酬的第三块基石。
(1) 粉丝资源
粉丝资源——给他花钱,为他工作
给他花钱
粉丝主要就是负责给偶像买买买,前几年视频网站竞争付费会员,付费会员拉新留存最好的都是粉丝导向的剧集。而不是社会口碑最好的剧,打个比方说,大家都觉得《人民的名义》不错,但周围的伙伴有几个为了看《人民的民义》付过钱?点击量重要,但能变现的注意力更重要。
典型案例——朱一龙的399定制卡2秒内售罄

为他工作
在国内粉丝经济中,各种粉丝组织、后援会的体系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一般粉丝都会形成数据组、美工组、文案组、反黑(出现不利消息第一时间举报、屏蔽)组等等。不同的组织,来帮助明星形成宣发、洗白、增加路人缘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架构和操作可以说是顶级流量明星的粉群必备了。
而任何一个平台、厂商购买了明星的剧集,这些粉丝们也会玩命的帮粉丝做宣传、刷数据、买会员,对于制片公司、平台形成多赢局面,何乐而不为。这些粉丝会的工作量其实也都折现在明星的薪酬中。
(2) 广告资源
粉丝资源是明星的TO C资源,广告资源就是明星的TO B资源。
顶级流量一般都是代言拿到手软,背后有众多的广告金主爸爸,这些爸爸的市场部有大量的预算,这些人都希望代言自己产品的明星更火。所以,在自家明星的某些电视剧、电影项目上市时,他们会同步联动,共振,甚至购买影视剧的独家冠名、中插广告等来增强平台信心。
另外再说一句,大明星加入的项目整体成绩(点击量、社会话题度等)要远比没有明星加入多,你认为“大IP+小鲜肉”的项目很多都扑了,但事实上,更多用非大明星的项目扑的更惨也更加无声无息,甚至播都没播出,你听都没听过。
所以作为最终买方的平台,你用不用明星?
最后
大明星片酬就是商业博弈的结果,现在相比高峰期已经开始降低了不少,有很多人都腰斩了,并且有不少明星开始转型直播、短视频。
但当热钱大举流出时,真正的受害者更多是受惠于行业,但只是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作者,毕竟很多行业也都是这么过来的,没办法也很无奈,只能道一句大家加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