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1|回复: 10

成龙电影成就总结之一:对功夫电影新类型的开辟与融合以及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3 13: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主要将成龙电影成就分为四个大方面以分别论述,故该系列总共有四篇。本文是成龙电影成就总结的第一篇:



我们都知道成龙以功夫喜剧风格成名并开宗立派,那么他在当时的香港影坛是如何一步步由一个小演员小武行逐渐成为功夫巨星的呢?他又是如何开辟出功夫电影的新类型道路的呢?
想讲好这点就不得不结合功夫电影的发展简史来详谈了:
功夫电影的始祖究竟是哪部?现在电影学术界貌似尚未有定论,但世界级著名武术指导“八爷”袁和平曾经说过一番话可做参考:
“是《黄飞鸿》电影带起了功夫片潮流,功夫片是从黄飞鸿开始的。”
此《黄飞鸿》并不是说那部大家所熟悉的由徐克执导、李连杰关之琳主演的《黄飞鸿》,而是1949年,由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因关德兴是粤剧演员出身,该片一改以往北派舞台式的武打表演,将南派“硬桥硬马”的真功夫搬上了银幕。



1949年,导演胡鹏把粤剧名伶关德兴从新加坡请回香港拍摄了历史上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黄飞鸿正传》(上下两集,即《黄飞鸿鞭风灭烛》和《黄飞鸿火烧霸王庄》)。

当时这类电影在类型上还不叫“功夫片”,那时的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将其形容为“技击片”,从字面意思理解也就是“充满技巧的击打”,这乃正是早期功夫电影的雏形。
而这个时期的这些“技击片”,无论在艺术还是技术上都绝对谈不上高水准。动作场面虽然力图脱离夸张的神怪武功和表演式的舞台动作,讲究真功实打,但还没有完全过渡到以南拳为主的表现时期,有些高难度动作如武师由高空翻跟头跳下来,依然是北派的舞台化表演。打斗也基本靠演员自己发挥,镜头只是作简单的纪录,无任何调度上的技巧。
而更令现在许多观众想不到的是,那时拍武打场面时并没有“武术指导”这一职务!设计动作就是会武术的演员自己临场发挥,比如来到片场了,那大家就现场来试一试,你怎么打我怎么躲。而演员受落后的片场条件限制,也往往不能尽展所长。
电影《五毒》的武术指导、咏春拳的宗师梁挺曾在回忆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以前粤语长片的时代,一个镜头,一个远景,关德兴和那个石坚,一路打打打,打了十五分钟,直到导演说,够了就停机。”
那时只有一种很类似于“武术指导”的职业叫“行位”,所谓行位大概就是执导演员该如何走位蹦跳翻跟斗等。很多当红演员都喜欢找“私家行位”来执导自己以显示自己在荧幕上功夫高强,比如当时很红的于素秋(正是成龙师傅于占元的女儿,也就是洪金宝、成龙等人的大师姐)就喜欢找刘家良做自己的“私家行位”。



于素秋一家,右一为成龙师傅于占元

不过纵然动作设计与拍摄比较生硬,但功夫却式式俱备,拳拳到肉,一时间全港哄动,武林中人亦热烈捧场。功夫演员刘家辉曾回忆说,自己后来之所以会走上习武的道路,就是因为小时候每个周末都去看《黄飞鸿》电影,而关德兴就是他的偶像。后来《黄飞鸿》系列电影拍了许多部,基本换汤不换药,不久后观众就对这种模式的功夫片感到了疲倦。
60年代中期,邵氏兄弟公司老板邵逸夫对早年上海武侠电影的盛况记忆犹新,又对当时香港电影的风格与质量非常不满。于是,他要求属下编导人员大胆进行探索与尝试。正是在他的鼓励之下,1967年张彻胡金铨分别拍出了《独臂刀》《大醉侠》,后来中国台湾著名导演张曾泽也在1969年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作《路客与刀客》,这些作品以精心的布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开辟刀剑兵器的打斗设计让这个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的功夫片突破了往日的艺术局限,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独臂刀》《大醉侠》海报

这其中因主演《独臂刀》而成名的王羽后来自导自演的《龙虎斗》更是出手不凡,是公认的“功夫片再度流行的功臣”。片中主角以中国功夫击败日本空手道高手的桥段,也是较早在银幕上表现中国人打败外国人的场景,不仅渲染了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甚至对后来李小龙的影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时的这几年,功夫片一直由这种我们现在称之为“武侠片”的类型片为主。



电影《龙虎斗》剧照

后来我们知道在1970年,邵氏重臣邹文怀脱离公司自创嘉禾,为了与邵氏分庭抗礼,欲拉拢罗维和郑佩佩一起拍新片。但此时郑佩佩人在美国,于是邹文怀就派自己老婆刘亮华人去美国请郑佩佩回来,结果郑佩佩没请回来,却意外请回一位改变香港功夫片格局的大神——李小龙


李小龙之前在美国通过自己的一身真功夫在演艺圈里初始也算小有成就,不仅经常在好莱坞电影里做动作执导和客串演出,还凭借1966年电视剧《青蜂侠》加藤一角小露锋芒,但这时的出演电影更像是身为武术家的李小龙的“业余玩票”,自己在美国电影里的形象基本也都是“工具人”这一类角色。如在《丑闻喋血》中的客串,演的还是东方黑社会杀手,最后被洋人主角嘲讽是同性恋,一记飞踢不着自己却摔下了高楼。
而后来李小龙更是越来越被好莱坞无视,甚至一度到了没有工作、还不起房贷养不起孩子这样的窘迫地步,自己欠债拍摄的《无音箫》也惨遭夭折。这时的李小龙明白这样下去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功夫电影梦的,就在他快走投无路之时,刘亮华的邀请使他看到了未来。
回到香港后的他与罗维合作,用一部制作成本大约10万港元的《唐山大兄》不仅以300多万港元的成绩刷新了香港的票房纪录,还拯救了刚刚建立起来摇摇欲坠的嘉禾公司,使其在与邵氏的对抗中逐渐掌握了主动。



嘉禾公司经典logo

而后的《精武门》更使得当时功夫片的流行趋势完成了从古装刀剑武侠近代拳脚功夫的彻底转变。再到之后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成功打回好莱坞,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起才真正与武侠片分化开来,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
回顾李小龙的电影之路,可谓是“龙游西洋饱受鱼虾之欺,后回香港腾海大杀四方”,可惜的是,这条“龙”于1973年07月20日英年早逝,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龙争虎斗》剧照

在李小龙去世的第二年,香港功夫片也随着这位功夫巨星一起失去了往日荣光。1974年香港电影十大卖座榜单上只有张彻拍的一部功夫片《少林五祖》,前四十功夫片也只占不到十部;1975年同样如此,这样的萧条情景与前些年票房榜前四十功夫片起码占二十部以上相比起来,差距甚大。这在1967年以来功夫片成绩就没这么差过。那么为什么功夫片再次没落了呢?难道真就是因为李小龙的骤然离世?
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一个直接证据就是:即便是在1973年,李小龙《龙争虎斗》这样级别的功夫片力作在香港本地也没有拿到票房冠军。那一年的票房冠军是由邵氏出品、楚原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以562万港币夺得:



本片揭露了当时香港底人民生活的困境,许多经典台词也可以用在现在的社会,诸如:没有钱生什么病吗?宁可死也不愿意生病。大学生出去当舞女。大家都没有钱买房,都是租房。正是因为片中的人物击中许多人的心里,所以才会大受欢迎。

所以说白了还是这个类型片拍到瓶颈期了,观众看腻了!
从张彻胡金铨张曾泽开辟“武侠功夫纪元”到王羽叫热“拳脚功夫”再到李小龙以个人风格的“实战派功夫”大显神威,虽然功夫片类型几经改良变化,但也架不住那些年功夫片量产实在太多,而且质量越来越粗糙,为搏眼球还不惜制造各种血浆暴力场面:挖眼、斩首、割舌、开膛破肚、五马分尸、血肉横飞......经过这么一系列“猎奇”的B级片三番五次的冲击,主流观众自然会很快厌倦。
1977年刘家良和洪金宝等人开始在功夫片上发力,如《三德和尚与舂米六》、《洪熙官》、《少林三十六房》等片开始重回观众视野。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少林三十六房》海报

这其中刘家良主打一招一式凌厉的南派功夫,在电影里多以塑造重武德的大侠为主;而作为嘉禾对抗刘家良的力量——洪金宝自然就和刘家良对着来,你拍洪拳那我就拍咏春;你拍以武会友点到为止,那我就拍双方厮杀血雨腥风。比如《三德和尚与舂米六》,三德和尚戳瞎旗人反派双眼那一出戏可谓好似张彻的暴力美学。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剧照

可虽然说这几部戏从市场表现还算不错,但完全不能和李小龙此前引起的观影狂潮相提并论,后来也没有造成多么大的影响,以至于今天除了港片骨灰迷,很少有人听说过这几部片子。
之后几年里许多人试图复制出第二个“李小龙”以重振“功夫片雄风”,可惜没人能做到,那时刚刚有机会成为主演的成龙,就是“被迫跟风”李小龙的诸多演员之一。比如那时捧红李小龙的导演罗维让公司的总经理陈自强(后为成龙多年经纪人)选新演员,接拍自己导演新作《新精武门》,试图发掘出新的“李小龙”。
陈自强向成龙发出邀约出演男主角,不过他的片酬只有3000港币。且在两年合约期限内,成龙必须参与罗维导演的所有作品,并接受罗维指派给他的任何角色。



《新精武门》海报

但《新精武门》的拍摄过程并不愉快。
罗维导演希望把我塑造成李小龙第二,我演的是一个一心想复仇的人,冷血,愤怒,没有人情味,可我自己打心底就不认同这个角色,拍出来的效果僵硬而难看。私底下,我曾经跟陈自强诉苦:“我不适合这样的角色,导演希望让我成为第二个李小龙,可我不觉得那是我的目标和方向。”——成龙传记《还没长大就老了》
最后《新精武门》票房成绩一塌糊涂。
但即使失败也有两年合约在身,罗维立刻给成龙安排主演各种电影的机会,比如跟当时大明星王羽合作了《风雨双流星》,还连续主演了《剑花烟雨江南》、《神拳》、《拳精》、《龙拳》。这些电影有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几乎全部都在讲述一个冷血学武青年复仇的故事,结果要么遭遇票房滑铁卢,要么干脆没有得到上映机会,成龙“当之无愧”地被外界冠上了“票房毒药”的称号
成龙已然明白,自己绝不能受制于他人的完全摆弄操控之下而失败于无脑跟风李小龙的道路上,于是他便开始思考如何解构传统功夫片并开辟出新类型。
在《一招半式闯江湖》中,成龙首次试图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融入到电影创作中。


如成龙所说,自己希望把喜剧与功夫结合,颠覆传统功夫武侠电影中那苦大仇深的僵硬套路,做出一部近乎“恶作剧”风格的功夫片。
但不幸的是,成品拿去给罗维看后,这位大导演却气的火冒三丈:


就这样,《一招半式闯江湖》这部本应该是成龙最早的“功夫喜剧之作”就被罗维搁置在了公司仓库货架上。罗维万万没有想到,他这固步自封狂妄自大的举动使自己永远失去了本可能培育出新一代“传奇巨星”的机会。
之后,成龙对罗维的不满也与日俱增。正好这时吴思远正在经营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他独具慧眼的发现了成龙身上的潜力,知道了他在罗维手下不能发挥其才能,于是向陈自强打来电话,称自己希望“租借”成龙去给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拍几部电影,成龙感到自己的机会也许来了。
当成龙走进吴思远的办公室时,他本以为这位电影老板也许会和罗维一样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工具演员摆弄,但令成龙意外的是,吴思远却说:“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能做些什么,我不会告诉你我们为你指定了什么计划,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为你指定任何计划!我只想你来告诉我:如果让你来全权拍摄一部影片,你会怎么拍?
成龙目瞪口呆。
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自己被迫屈尊于自大无才的罗维之下,只能做其电影机器上的一个齿轮,甚至比摄像机、闪光灯还要便宜,而且易于更换。现在,吴思远居然正在询问自己关于整部电影制作的看法!
成龙的话瞬间就像冲破堤坝的江水一样汹涌而出:


成龙的这般独具匠心有具有开创性的想法彻底打动了吴思远,他推荐袁和平担当成龙的导演,又拉来了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组成核心团队开始合作,为求打斗效果出色还请来了韩国跆拳道高手黄正利来饰演大反派。



就这样,成龙、袁和平、黄正利这对组合就开始以成龙的想法为核心,对功夫电影类型风格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尝试

于是后来我想大家都应该猜到了,他们奉献出的第一部力作《蛇形刁手》1978年3月1日上映,不仅在香港打入了年度票房榜前十,而其后在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票房数字也一路飙升,实现了全面的大获成功!



《蛇形刁手》中的成龙

吴思远喜出望外赶紧趁热打铁,立即组建原班人马拍摄新片,以向发行商和广大观众证明成龙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但此时成龙的老板罗维却不愿意再次外借,因为凭《蛇形刁手》大获成功的成龙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罗维希望他能拍自己公司的电影,自己挣钱。
吴思远多次劝说罗维外借成龙无果后,便找来一个人从中斡旋,这个人就是台湾片商林荣丰。林荣丰告诉罗维,说自己很看好《醉拳》,还说倘若你把成龙借给吴思远,以后你公司拍的电影,台湾的版权我第一个买。
因为上面说了,从1976年到1978年,罗维连续让成龙主演了《新精武门》、《少林木人巷》等近十部电影,都并不卖座,而购买这些电影的发行商基本上都亏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发行商拒绝购买成龙主演的电影。
影片卖不出去,再加上连续的票房失利,让罗维的资金入不敷出。当林荣丰开出这样的条件后,罗维自然心动,便答应将成龙借给吴思远,这才使得《醉拳》顺利拍摄。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醉拳》在同年10月5号上映后不仅超越了李小龙之前所有影片的票房成绩,更以676万港币的票房佳绩刷新了香港功夫片票房纪录!成龙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巨星!



《醉拳》剧照

这里顺便简单提一下《醉拳》这部电影的成绩:
本片不仅在香港台湾与东南亚地区获得空前成功,更是以浩大的声势打进了日本和韩国市场,实现了全亚洲乃至世界电影市场的“通杀”。
当年在李小龙去世后港片便难以进入日本市场,日本著名发行商东映公司一直在找一位能够接替李小龙扛起香港功夫片大旗的人,这时候成龙的横空出世让他们如获至宝。他们买到了《醉拳》的发行权,为了给成龙宣传造势还专门安排《醉拳》与自家当红系列电影《卡车野郎》在1979年7月21日捆绑上映,结果《醉拳》一举拿下19亿日元的惊人票房成绩,话题度甚至超越了日本自家的《卡车野郎》,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那个年代宫崎骏的《鲁邦剧场版》、《天空之城》和《风之谷》等片票房加起来也就32亿日元,可见《醉拳》受欢迎之程度。
说个最有趣的例子,日本亚洲天皇巨星木村拓哉参加在综艺节目上讲述自己小时候看完了《醉拳》非常喜欢,还经常模仿电影里成龙喝酒练功:





木村拓哉学打醉拳

而后《醉拳》在世界各地陆续发售,最终在全球豪取2200万美金的票房!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香港影坛历史上除了李小龙的电影外还尚未有他人能达到此级别的成绩!
除了票房成绩优异外,成龙和《醉拳》更深远的影响力在于对日本诸多漫画家如鸟山明、高桥留美子等代表作的创作灵感有直接影响。(这一方面会在该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成龙对西方动作电影的深远影响以及相关人才输出】中详细论述。
《醉拳》在韩国更是直接破了韩国影史观影人次纪录!对,你没听错,不是单指海外电影在韩观影人次纪录,就是韩国本土所有电影观影人次纪录!某种程度上说:《醉拳》当年在韩国造成的轰动绝不亚于后来《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造成的轰动,无数韩国小孩都视成龙为偶像,以至于许多韩国人小时候一度以为成龙就是韩国人!



成龙2013年参加韩国知名综艺《Running man》

在2004年上映的权相宇、韩佳人主演的韩国电影《马粥街残酷史》里一幕为表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感,还专门设置了一场展现《醉拳》上映时韩国火爆场景的戏份:



《马粥街残酷史》电影截图

第二年成龙自导自演推出《笑拳怪招》,该片以544万的成绩当仁不让的拿下1979年港片票房冠军,后来的《师弟出马》等片接连获得成功,成龙真正扛起了香港功夫电影的大旗,开始了自己的影坛辉煌之路。



《师弟出马》更是香港影坛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万票房的电影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当香港功夫片自李小龙后走到死胡同里时,就急需对功夫片的类型进行开辟融合。以前的武侠片功夫片都是一招一式的硬派功夫,故事基本就是严肃冷酷的习武之人因自己所爱之人被杀而走向复仇之路这样的老旧套路,保守的主创们也绝不会让喜剧恶搞元素沾染这种严肃深沉之主题半分。而成龙开创性的将喜剧元素融入到功夫电影中,并把传统京剧武艺中的表演技巧配之传统功夫设计出精妙的武打场面,一下子将功夫电影重新叫响叫热、将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乃是成龙第一大成就贡献。


后续第二、三、四篇:
《成龙电影成就总结之二:对动作电影视听语言的革新和动作设计的创新》
《成龙电影成就总结之三:对西方动作电影的深远影响以及相关人才输出》
《成龙电影成就总结之四:作为全面综合性电影人才并有世界级的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发表于 2022-9-23 14: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不是沙发都得回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8
发表于 2022-9-24 01: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7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发表于 2022-9-26 13: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起出售广告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发表于 2022-9-28 02: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芳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7

帖子

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3
发表于 2022-10-11 23: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更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1
发表于 2022-10-15 00: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顶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12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3
发表于 2022-10-17 02: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发表于 2022-10-17 02: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0
发表于 2022-10-18 02: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影吧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