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完,也想聊一聊。
首先说一下观影的感受,嗯,六块钱腾讯买,还是值得的,但是如果是去电影院,贵了。
我蛮喜欢悬疑和谍战的主题的。
这个电影叫《无名》,应该是无名英雄的意思,全影所有人物的出场,都在往这个主题上扣。
在民族存亡之际,有无数英雄,为了抗战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名字。
电影的立意,应该就是向这些英雄致敬。
这份敬意,感受到了。
但是,整个观影感受,依然感觉不舒服。
《风声》是一步悬疑谍战片,也是一副群像图,和这个电影从立意到时代,到逻辑,几乎是一模一样。
连演员都有重叠的,比如,周迅。
但是风声值得去电影院去看,值得花六十买一张票。
我们先看看群像。
由于无名里面,可能是刻意对应电影”无名英雄“的主题,一直在弱化人物姓名。
我反正确实是除了除了周迅的角色名字,其他一个名字都没记住。
所以,下面角色,以演员名字代替。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里面黄磊饰演的一个配角。
为什么深刻,因为我感受到了他的人性。
他有理想,想做个好人,也想回到自己的老家,盖个房子,看看江景,种种地。
但是他知道任务要失败了,怕死,决定出卖组织。
于观众来说,他的恶,是完整的,立得住的。
第二个,王传君。
王传君把人物的卑劣演绎的很好,但是坏的很纯粹,纯粹的没有道理可言。
一个彻底的走狗,是为了和王一博形成对比嘛?
前脚大量戏份和王一博一起吃早饭,吹烟圈,衬托两人感情,后脚强奸杀害王一博未婚妻,朝王一博背后开枪,逼得王一博杀他的时候,还留下眼泪。
抗战结束后,王一博还去王传君的家里去看他的家人。
纳尼??!
确定不是去赶尽杀绝?
我看的时候都懵逼了。
那可是奸杀,看报纸照片,那全是血,死状凄惨,那可是他最爱的女人。
第三个,江疏影。
低配版的”王佳芝“。
扮相很美,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嘴的上海话说的那么轻佻。
爱上刺杀对象,导致任务失败,自己也要面对残酷死亡。
这个时候,情绪应该是极其复杂的。
看看王佳芝就知道了。
还有,那一盒子点心,这么赤裸裸的送进来,里面都是绝密,是认真地嘛?
别说这种等级的案子,就是普通刑讯案犯,送进来的东西,也得打开检查过吧。
我坐个地铁,都得安检的好不好。
第四个,周迅。
和搭档反目成仇版”翠平“,《潜伏》里面也是伪装夫妻,但是这个真的爱的是梁朝伟,和黄磊没有感情。说拿枪对着就拿枪对着。
还有大鹏,死的是不是有点草率,人家上帝视角,早就知道梁朝伟是共产党,只是洞察时机,看时局再决定什么时候开口道破。
这妥妥的大魔王人设啊,那最后死的,纳尼,就一句”处决“?
为什么处决啊,为什么啊?
要知道最后,一个在地方阵营,仅次于他地位的梁朝伟,一个我党特务高层都只是关起来而已啊!
那他临死和日本人立的FLAG,还有什么意义?
反观《风声》,里面哪个人物的生和死哪一个是没有理由的?
就说,白小年,他捏着嗓子对着王田香说的那一句“我那谁的黑料都有,包括你的”就注定了,他是老枪也得死,不是,也得死。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风声》开头被抓的地下党,为什么要拍摄她受刑的段落。
为了铺垫,铺垫什么?
明着的铺垫:一个是铺垫地下党的线索泄露,才有了故事的发展;一个是铺垫特务的刑罚手段。
还有一个铺垫,我当时在想,如果让我形容有多痛苦,我该怎么形容。
《风声》的答案,绝了。
一个意志坚定的地下党,坚定到什么程度呢?
浑身涂满香料,在意识清醒的时候,被狗活啃!
这个疼痛非常残酷,但是极其有代入感,我隔着屏幕,听见惨叫已经差点摔开电脑。
这个时候,地下党已经注定要死,奄奄一息,然而,她也没有松口。
意志何其坚定!
哪怕铺垫到这个时候结束,地下党招供了,我们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刑讯的残酷了,且共情到可以理解的程度。
但是!她依然没有招,直到“达康书记”那三针下去。
她招了!
设想一下,如果剧本直接写的是三根针插入,然后演员表情极其痛苦,你是无法共情的。但是这样铺垫下来,你是不是觉得这个疼,已经足够吓的你无法想象,甚至,不敢共情。
这三根针,在电影后面再次出现,如果没有开头这段,张涵予演的再好,你都是无法想象,三针如此,那扎了五针那到底得多疼!
你会觉得,所以他才是“老枪”,只有他才配的住“老枪”这个身份。
这才是铺垫存在的意义!
最后,我有几点不理解。
同样是无名英雄,为什么《风声》里面基本快死绝了,《无名》全部好结果?
连死一个狗,都有特写,那为什么连坏人死,都不给镜头呢?
我们当然希望好人有好报,但是设想一下,潜伏是极其凶险的工作,任何一点误差,都可能导致无数人的丧命。
民族大义面前,我们是不是选择大义才更加合理,那有些任务设定,其实,死了更合适。
这全员好报,真的很难凸现“无名”二字!
为啥,因为活下来的人,是有话语权的,怎么能是无名呢?风声里面,连主角都死了,才是真不留青史,才是真无名。
活着也可以,但是需要合乎逻辑。
比如,江疏影。
那么多人眼皮子下面,你把她放了,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就算可以掩盖过去,你是不是描述一下。
那如果她的都可以掩盖过去,那按照这个逻辑,黄磊的死,是不是也可以掩盖过去?
如果可以掩盖,那迫不得已的舍弃梁朝伟,扶王一博上位就不成立。
还有,凭啥那个时代背景,一个打手而已的走狗,明目张胆把一堆日本人打得半死,只是为了发泄情绪。
他一点责任都不被追究,还成为笑谈,美其名曰”心情不好“。
纳尼?
为了任务,舍弃梁朝伟,那不应该舍弃嘛,不是邀功的时候说,就说地处决了吗?
咋就又好好地活着进监狱了?
还有,梁朝伟冲上来追王一博车那一段,是干啥?
为了王一博的耍帅?
我还以为他俩撕扯之间,传递了一个钥匙,哪怕是摩斯密码,把后面提到的地图信息传递出去了呢。
但是,并没有。
那那段到底是干啥捏?
玩呢?
电影里面不该有废话,这不是基本常识吗?
如果一个电影,而且是谍战这样的主题。
大家看完电影,都在讨论,里面的当红小生如何演技炸裂之类的话题。
那本身,这个电影就注定失败。
<hr/>更新:
看完电影一时感慨,想到这么多留言。
我看到有留言说,王一博去和日本人邀功的时候,说的是梁朝伟被抓,周迅就地处决。
的确是,确实是我记错了。
不过,我想问一下,所以和江疏影被莫名其妙在敌人眼皮子下面被放了一样,周迅被报处决,然后也活的好好的,到底是为什么啊。
特务工作都这么任性嘛?
我说杀了谁就杀了谁,我天天上班交业绩做完工作汇报,财务还得实打实的核对成果呢。
人被抓了,那人进监狱了,那是成果;人被杀了,尸体呢,成果呢?
是日本人都是”手撕鬼子“那种局里面的智力嘛?
日本人就听个口头报告啊。
我真的是……别在那自己给导演脑补剧情好不好,他们怎么怎么掩盖,怎么怎么营救,怎么怎么逃跑成功。
观众自己全部脑补,干脆观众自己写算了。
留悬念和剧情不符合逻辑,那是两码事。
另外,里面演员都真的好(满满求生欲),我只是不满意剧情逻辑。 |
|